《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江西某普通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正确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WHO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都亟需提高,并且表示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是推动世界卫生组织相关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2]。2016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1.58%[3]。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较低,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发展不均衡,人们对健康素养的认识提升较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4]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指标,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朱胜男等[5]的研究认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类群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此对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对更精准的分析[6]。以利于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基础,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自2008年我国第一次开展居民健康素养[7]调查工作以来,调查对象大都是对城乡、社区居民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尚缺乏对于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调查研究。高校教职工是高校服务于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与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调查分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素养现状,找准影响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西省某高校所有工作部门的教职工群体,分为教学单位和非教学单位,共收到有效测试问卷982份,其中教学单位811份,非教学单位171份;男性484人,女性498人。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国家卫生计委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监测调查问卷》,结合高校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将人口基本情况问题部分进行了修改。采取调查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上网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的计分办法如表1: 表1问卷计分规则题数/个分值/分单选A部分1515单选B部分4040多选题1836情景题79合计80100 健康素养部分的单选题分值均为1分,选对得1分,不选或选错计0分;多选题分值为2分,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得2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均得0分。题目数合计80题,总分为100分。本问卷以个人得分达到总分的80%,则可认为个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水平(即总分≥80)。 参照聂雪琼等人制定的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8],将健康素养水平细分为三个维度和六类健康素养问题,如表2和表3: 表2三个维度计分及判断标准题数/个分值/分判断界值/分基本知识与理念384738健康生活与行为222822健康技能202520 表3六类健康素养问题计分及判断标准题数/个分值/分判断界值/分科学健康观151714传染病预防素养101310慢性病预防素养152016安全与急救素养151915基本医疗素养151814健康信息素养101310合计8010080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问卷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将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问题维度划分,并计算其分值以及判定是否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各类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 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4个方面对教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比较(见表4)。 该高校教职工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50.5%,相较于以往的学者对其他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黄岑[9]在对南京市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4.3%),可以看出教职工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说明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4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的总体情况(N=982)男合格率/% 不合格率/%女合格率/% 不合格率/%工作部门教学单位48.951.151.049.0非教学单位56.843.250.050.0工作岗位教师系列教授63.037.042.957.1教师系列副教授46.253.855.844.2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下职称47.752.352.747.3管理岗48.351.740.459.6辅系列56.343.752.647.4学历学位大学本科45.554.546.253.8硕士52.447.652.447.6博士50.749.352.647.4年龄段30岁及以下41.758.347.552.531~40岁46.853.251.648.441~50岁55.045.056.943.150岁以上55.744.335.664.4 2.1.1 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 由表5可知,在高校教职工中,男、女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较均衡,女性具备健康素养水平所占人数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最高分达100分,有1人,男性最高分仅95分。女性教职工的得分均值高于男性,且标准差小于男性教职工。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525,P=0.60)。 表5不同性别的得分分布情况性别总人数(N=982)合格率/%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T值P值男48450.249.878.2±9.659女49850.849.278.51±8.567-0.5250.60 2.1.2 不同工作部门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 在高校的不同工作部门中,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人数相差3.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工作部门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94,P=0.622)(见表6)。 表6不同工作部门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T值P值教学单位81140549.940650.178.29±9.32非教学单位1716253.05547.078.67±8.13-0.4940.622 2.1.3 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教师系列教授职称所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见表7)。其次是辅系列的教职工,主要负责学生工作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工作岗位。管理岗是所有岗位中健康素养水平最低的,健康水平低于50.0%。处于管理岗位的教职工,可能与其所负责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健康素养这一方面的内容。经方差分析,各种岗位教职工的健康素养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F=0.524,P=0.178)。 表7不同工作岗位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教师系列教授603558.32541.779.58±7.65教师系列副教授20110250.79949.378.10±9.60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下37719050.418749.678.37±9.77管理岗1787944.49955.677.85±8.17辅系列1669054.27645.878.75±8.460.5240.178 2.1.4 不同学历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 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下的教职工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在所有学历中最低(见表8),不合格率高出其合格率8.4个百分比。学历为硕士的教职工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最高。所有学历的教职工之间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015,P=0.363)。文化程度对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学历并不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表8不同学历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本科及以下25316645.813754.277.66±8.32硕士53628152.425547.678.60±9.60博士1939951.39448.778.63±8.741.0150.363 2.1.5 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 除41~50岁年龄段的人群,其他三个年龄段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均低于50.0%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不同年龄段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30及以下1737845.19554.976.87±10.8331~4038819249.519650.578.44±9.3841~5028816155.912744.179.48±8.0351及以上1336548.56851.577.64±7.783.3110.02 2.2三个健康维度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通过表10可以看出,高校教职工群体明显高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的合格率[3]。人们健康素养的水平,基于人对健康素养信息的获取、读写以及处理能力,文化程度与其有一定的密切关系,高校教职工是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群体。从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基本技能水平三个维度来看,该校教职工在第一个维度的水平明显优于另外两个方面,但仍需完善和提高。教职工在剩下两个维度的健康素养知识方面,有待提升,尤其是基本技能方面。 表10教职工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基本技能水平/%教职工(N=982)50.5074.051.439.30全国居民11.5824.09.815.57 2.3六种健康问题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该校教职工在六种问题方面均高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最低(见表11)。教职工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水平,相较于其他类型问题方面尤其突出,全国居民在以上两个问题方面的水平同样高出其他问题方面的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在树立科学健康观与普及安全与急救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所成效的。如2012年李莉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10],在学校教职工群体中的成效尤为凸显。因学校对学生健康、卫生教育是极其重视的,由此带动了相关方面知识信息的普及。例如,学校会定期组织发生意外灾害时的应急演练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逃生方法。 表11教职工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科学健康观水平/%传染病防治水平/%慢性病防治水平/%安全与急救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教师(N=982)90.2485390.926.852.6全国36.216.411.546.012.819.1 从六类问题角度分析,该校教职工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方面上,健康素养水平达90.0%以上,说明该校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知识信息宣传到位,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工作内容上。 3 结论 高校知识分子群体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它群体,41~50岁之间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较其他年龄段高;高校教职工在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维度的水平较高,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两个维度的素养水平较低,需要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重点予以加强;在六类健康素养问题中,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两个方面得分较高,但其它四个方面问题回答的正确率不够理想,尤其是基本医疗素养方面得分很低,应重点加强教育。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校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创造支持健康促进的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健康信息服务的科技含量。 4 对策与建议 切实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是深入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1],进一步提升高校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目前高校学生存在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技能不足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教职工的日常工作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教职工的工作内容,如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中,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最生动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4.1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创造支持健康促进的环境 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人们的健康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营造一个人人关注健康促进的环境,引导人们自觉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在基本知识与理念部分中,正确率达到90.0%以上的有26题。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及治疗、自身生理指标、生活饮食卫生、预防幼儿疾病以及慢性病等方面欠缺了解,尤其缺乏自身器官功能方面的常识。高校应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战略下,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通过定期举办以健康素养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和技能,每年定期围绕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发设计与健康素养相关主题的海报、手册及公益广告等传播资料,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教职工重视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4.2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 美国最早开始意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12]。而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专业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有利于高校教职工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生活方式及意识的形成。高等学校可尝试设立健康教育岗位,充分地利用校园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岗位,可先由校医务室、心理教师以及体育教师共同兼任,逐步引进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创造条件逐步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4.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健康信息服务的科技含量 我国在健康素养信息的系统化方面,仍处于日渐完善的地步,很多的人对此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当遇到有关于健康问题时,需要获得相关信息和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如问卷中,知道孕妇需要到什么地方建立“孕产妇保健卡”一题的人数,正确率为39.9%。高校教职工的年龄均处于适婚或已婚阶段,对此类问题的了解程度应远不止此。建立专门的健康信息平台,可供咨询健康问题的相关信息,并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和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等试点。高校在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时,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及手机APP等新技术,建立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信息、医疗及跟踪服务体系。学校可定期开展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工作,动态掌握教职工健康素养的状况。通过监测,发现该高校的主要健康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调整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 [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J].中国健康教育,2008(1):86-89. [2] 肖王乐.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 [3]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5] 朱胜男,周丰,高涵昌,等.2015年苏州市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及烟草流行监测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7,28(1):116-117. [6] 王玢,刘昆仑,徐琛.中国健康素养研究及提升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94-98. [7] 邱心镜.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医学与社会,2010,23(1):91. [8] 聂雪琼,李英华,李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78-181. [9] 黄芩,杨军.南京市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7,33(7):927-930. [10] 李莉,李英华,聂雪琼,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教师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141-14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7-06-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正确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WHO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都亟需提高,并且表示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是推动世界卫生组织相关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2]。2016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1.58%[3]。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较低,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发展不均衡,人们对健康素养的认识提升较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4]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指标,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朱胜男等[5]的研究认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类群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此对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对更精准的分析[6]。以利于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基础,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自2008年我国第一次开展居民健康素养[7]调查工作以来,调查对象大都是对城乡、社区居民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尚缺乏对于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调查研究。高校教职工是高校服务于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与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调查分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素养现状,找准影响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江西省某高校所有工作部门的教职工群体,分为教学单位和非教学单位,共收到有效测试问卷982份,其中教学单位811份,非教学单位171份;男性484人,女性498人。1.2研究方法1.2.1 问卷调查法采用国家卫生计委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监测调查问卷》,结合高校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将人口基本情况问题部分进行了修改。采取调查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上网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的计分办法如表1:表1问卷计分规则题数/个分值/分单选A部分1515单选B部分4040多选题1836情景题79合计80100健康素养部分的单选题分值均为1分,选对得1分,不选或选错计0分;多选题分值为2分,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得2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均得0分。题目数合计80题,总分为100分。本问卷以个人得分达到总分的80%,则可认为个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水平(即总分≥80)。参照聂雪琼等人制定的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8],将健康素养水平细分为三个维度和六类健康素养问题,如表2和表3:表2三个维度计分及判断标准题数/个分值/分判断界值/分基本知识与理念384738健康生活与行为222822健康技能202520表3六类健康素养问题计分及判断标准题数/个分值/分判断界值/分科学健康观151714传染病预防素养101310慢性病预防素养152016安全与急救素养151915基本医疗素养151814健康信息素养101310合计80100801.2.2 数理统计法利用问卷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将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问题维度划分,并计算其分值以及判定是否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各类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4个方面对教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比较(见表4)。该高校教职工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50.5%,相较于以往的学者对其他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黄岑[9]在对南京市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4.3%),可以看出教职工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说明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表4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的总体情况(N=982)男合格率/% 不合格率/%女合格率/% 不合格率/%工作部门教学单位48.951.151.049.0非教学单位56.843.250.050.0工作岗位教师系列教授63.037.042.957.1教师系列副教授46.253.855.844.2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下职称47.752.352.747.3管理岗48.351.740.459.6辅系列56.343.752.647.4学历学位大学本科45.554.546.253.8硕士52.447.652.447.6博士50.749.352.647.4年龄段30岁及以下41.758.347.552.531~40岁46.853.251.648.441~50岁55.045.056.943.150岁以上55.744.335.664.42.1.1 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由表5可知,在高校教职工中,男、女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较均衡,女性具备健康素养水平所占人数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最高分达100分,有1人,男性最高分仅95分。女性教职工的得分均值高于男性,且标准差小于男性教职工。不同性别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525,P=0.60)。表5不同性别的得分分布情况性别总人数(N=982)合格率/%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T值P值男48450.249.878.2±9.659女49850.849.278.51±8.567-0.5250.602.1.2 不同工作部门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在高校的不同工作部门中,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人数相差3.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工作部门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94,P=0.622)(见表6)。表6不同工作部门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T值P值教学单位81140549.940650.178.29±9.32非教学单位1716253.05547.078.67±8.13-0.4940.6222.1.3 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教师系列教授职称所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见表7)。其次是辅系列的教职工,主要负责学生工作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工作岗位。管理岗是所有岗位中健康素养水平最低的,健康水平低于50.0%。处于管理岗位的教职工,可能与其所负责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健康素养这一方面的内容。经方差分析,各种岗位教职工的健康素养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F=0.524,P=0.178)。表7不同工作岗位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教师系列教授603558.32541.779.58±7.65教师系列副教授20110250.79949.378.10±9.60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下37719050.418749.678.37±9.77管理岗1787944.49955.677.85±8.17辅系列1669054.27645.878.75±8.460.5240.1782.1.4 不同学历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下的教职工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在所有学历中最低(见表8),不合格率高出其合格率8.4个百分比。学历为硕士的教职工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最高。所有学历的教职工之间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015,P=0.363)。文化程度对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学历并不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表8不同学历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本科及以下25316645.813754.277.66±8.32硕士53628152.425547.678.60±9.60博士1939951.39448.778.63±8.741.0150.3632.1.5 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得分分布情况除41~50岁年龄段的人群,其他三个年龄段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均低于50.0%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表9不同年龄段的得分分布情况总人数(N=982)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合格率/%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人数/个不合格率/%均值±标准差F值P值30及以下1737845.19554.976.87±10.8331~4038819249.519650.578.44±9.3841~5028816155.912744.179.48±8.0351及以上1336548.56851.577.64±7.783.3110.022.2三个健康维度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通过表10可以看出,高校教职工群体明显高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的合格率[3]。人们健康素养的水平,基于人对健康素养信息的获取、读写以及处理能力,文化程度与其有一定的密切关系,高校教职工是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群体。从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基本技能水平三个维度来看,该校教职工在第一个维度的水平明显优于另外两个方面,但仍需完善和提高。教职工在剩下两个维度的健康素养知识方面,有待提升,尤其是基本技能方面。表10教职工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基本技能水平/%教职工(N=982)50.5074.051.439.30全国居民11.5824.09.815.572.3六种健康问题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该校教职工在六种问题方面均高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最低(见表11)。教职工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水平,相较于其他类型问题方面尤其突出,全国居民在以上两个问题方面的水平同样高出其他问题方面的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在树立科学健康观与普及安全与急救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所成效的。如2012年李莉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10],在学校教职工群体中的成效尤为凸显。因学校对学生健康、卫生教育是极其重视的,由此带动了相关方面知识信息的普及。例如,学校会定期组织发生意外灾害时的应急演练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逃生方法。表11教职工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科学健康观水平/%传染病防治水平/%慢性病防治水平/%安全与急救水平/%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教师(N=982)90.2485390.926.852.6全国36.216.411.546.012.819.1从六类问题角度分析,该校教职工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方面上,健康素养水平达90.0%以上,说明该校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知识信息宣传到位,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工作内容上。3 结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它群体,41~50岁之间的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较其他年龄段高;高校教职工在基本知识与理念水平维度的水平较高,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两个维度的素养水平较低,需要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重点予以加强;在六类健康素养问题中,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两个方面得分较高,但其它四个方面问题回答的正确率不够理想,尤其是基本医疗素养方面得分很低,应重点加强教育。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校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创造支持健康促进的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健康信息服务的科技含量。4 对策与建议切实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是深入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1],进一步提升高校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目前高校学生存在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技能不足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教职工的日常工作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教职工的工作内容,如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中,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最生动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4.1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创造支持健康促进的环境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人们的健康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营造一个人人关注健康促进的环境,引导人们自觉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在基本知识与理念部分中,正确率达到90.0%以上的有26题。人们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及治疗、自身生理指标、生活饮食卫生、预防幼儿疾病以及慢性病等方面欠缺了解,尤其缺乏自身器官功能方面的常识。高校应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战略下,积极推进健康校园建设,通过定期举办以健康素养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和技能,每年定期围绕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发设计与健康素养相关主题的海报、手册及公益广告等传播资料,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教职工重视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4.2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美国最早开始意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12]。而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专业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有利于高校教职工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生活方式及意识的形成。高等学校可尝试设立健康教育岗位,充分地利用校园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岗位,可先由校医务室、心理教师以及体育教师共同兼任,逐步引进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创造条件逐步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4.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健康信息服务的科技含量我国在健康素养信息的系统化方面,仍处于日渐完善的地步,很多的人对此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当遇到有关于健康问题时,需要获得相关信息和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如问卷中,知道孕妇需要到什么地方建立“孕产妇保健卡”一题的人数,正确率为39.9%。高校教职工的年龄均处于适婚或已婚阶段,对此类问题的了解程度应远不止此。建立专门的健康信息平台,可供咨询健康问题的相关信息,并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和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等试点。高校在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时,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及手机APP等新技术,建立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信息、医疗及跟踪服务体系。学校可定期开展高校教职工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工作,动态掌握教职工健康素养的状况。通过监测,发现该高校的主要健康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调整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参考文献:[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J].中国健康教育,2008(1):86-89.[2] 肖王乐.中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及评价体系建立[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3]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5] 朱胜男,周丰,高涵昌,等.2015年苏州市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及烟草流行监测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7,28(1):116-117.[6] 王玢,刘昆仑,徐琛.中国健康素养研究及提升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94-98.[7] 邱心镜.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医学与社会,2010,23(1):91.[8] 聂雪琼,李英华,李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78-181.[9] 黄芩,杨军.南京市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7,33(7):927-930.[10] 李莉,李英华,聂雪琼,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教师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141-14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7-06-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文章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网址: http://gdxxh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787.shtml


上一篇: 本刊对来稿统计学分析表述的要求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